7月27日,合肥市瑶海区广乐家园南区居民王丽娟发现楼道灯故障,便向社区网格员反映。20分钟后维修师傅便让灯亮了起来,“随叫随到,必须点赞!”王女士由衷地说道。
今年以来,瑶海区推行“邻里党建”以来,居民感受到的变化越来越多,通过党组织下沉小区楼栋、搭建睦邻平台、强化文化浸润,“邻里党建”推动“陌邻”变“睦邻”,解锁基层社会治理更多的“幸福密码”。
文化搭桥,节日传统唤醒邻里温情
明光路街道全椒路社区党委依托“一束光”微公益、非遗传承、空竹队等文体团队,利用“我们的节日”和重要节假日,开展书法课堂、非遗文化体验等各类线下活动,滋养居民文化认同,建立邻里情感纽带。家住鸣香苑小区的居民何桂贞在照顾孩子之余经常参加社区活动,“过去同住十年不识对门,现在活动多了,楼里都是熟人。”何桂贞深有感触。
三里街街道临淮路社区党委举办首届邻里文化节
为打牢社会治理文化根基,瑶海区将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,重塑守望相助的熟人社会,积极营造“党建引领聚民心、邻里守望一家亲”的浓厚氛围,有效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。截至目前,全区以文化为纽带,衔接节日民俗,常态化开展“邻里文化节”“邻里百家宴”“邻里恳谈会”等睦邻活动,覆盖居民超10万人次。
需求牵引,红色服务凝聚邻里互助
在红光街道采石苑C区,面积仅10平方米的“红邻驿站”堪称社区治理的“神经末梢”。这里不仅提供代缴水电费、家电维修等基础服务,更整合市二院专家义诊、一元义剪、水电燃气公司等资源。驿站运行两个月来,已办结居民需求120余件。
为激活基层治理的“家庭细胞”,龙岗街道筹备组罗岗社区党委创新推出“党群益家汇·益起来”暑期系列活动。自7月1日起,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供多元公益课堂、“萤火书屋”主题活动和暖心托管服务,让“与邻为善、以邻为伴”的种子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自然生长。
明光路街道为穿梭于大街小巷的骑手们打造专属的温暖聚会
类似的服务场景遍布瑶海。近年来,瑶海区依托“15分钟党群服务圈”,打造“邻里共同体”。如今,“爱心敲门”“窗帘之约”“周日同行”等党群服务活动蓬勃开展,“邻里互助、守望相帮”蔚然成风。
同题共答,议事平台强化邻里自治
和平路街道华业社区大通路11号、13号零星楼栋是典型的老旧小区,一度面临无人管理、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。社区党委迅速组建由党员干部、网格员、志愿者构成的“敲门行动”小组,逐户了解居民需求,同时召开专题议事会4场,会上商议组建“小区自治先锋队”“自治监督小组”等3支队伍负责落实。如今,走进大通路零星楼栋小区,昔日脏乱差的楼道变得干净整洁,破损黑漆的楼栋明亮起来。
大兴镇持续开展“大兴焕新 周日同行”行动共筑城市文明新风尚
目前,这种“邻里事邻里议”的协商机制已在全区推广。嘉山路街道通过“周四来说事”“警民恳谈会”“‘和为贵’调解室”等载体,开展协商议事活动110余场,解决围墙修复、安全隐患整治等问题35件;胜利路街道则通过“板凳会”邀请居民共商小区治理,先后解决小区车棚改造、主干道沿线树枝修剪、电梯更换等民生实事24件。
“我们初衷是以党组织为纽带重构社区关系网络,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整合邻里资源,将一桩桩‘小事’办成凝聚民心的‘大事’,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切实感受到‘党就在身边’。”瑶海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。(杨静 关堂所)